如何做好社区道德讲堂
2014-08-19 23:06:26          编辑:唐亦琦 | 作者:佚名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9464

  社区道德讲堂是居民开展自我教育,提升公民道德素养的重要场所;是通过仪式做庄严,通过庄严做氛围,通过氛围做诚敬,通过诚敬修养身心的道德实践载体;也是创新教育形式,拓展教育功能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,对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,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,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。按照中央文明办的工作部署和《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》要求,沈阳市自2012年起组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,通过典型引领和全面普及,全市社区积极开展,群众广泛参与,取得了较好的成效。为更好地推动此项工作,我们作了一些调研,现形成如下报告。

  一、社区道德讲堂的工作现状

  从一年来的工作实践看,社区道德讲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,以提升干部群众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为核心,以“身边人讲身边事、身边人讲自己事、身边事育身边人”为基本形式,大力倡导“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,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,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大力践行“热爱祖国、孝敬父母、关爱他人”基本道德准则,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。

  一是全面普及道德讲堂。各地区都分别建设了道德讲堂示范点,通过对场所、内容、形式的相对固定,对人员、时间、要求的落实,明确了道德讲堂建设的基本规范,形成了一套工作模式和经验,为在全市普及推广打下坚实基础。截止目前,全市有500多个社区都设立了道德讲堂。

  二是注重拓展教育内容。去年道德讲堂共设计安排“唱歌曲、学模范、诵经典、发善心、送吉祥”等五个环节,以触动、净化、升华人们内心世界为主轴,在仪式感极强的氛围中感染人、教育人。今年,根据实践需要,又推出了“自我反思”的环节,使道德讲堂变成了一项有意思、有意境、有意义的“心理按摩”的活动。

  三是注重贴近市民实际生活。社区道德讲堂注重挖掘社区自身的资源,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,教身边人,形成了可学、可信、可帮、可助的教育氛围。同时,我们加大了“我推荐、我评议身边好人”的工作力度,每季度评选表彰20名沈阳市身边好人。通过接地气的推荐评选、故事传颂、媒体宣传,沈阳好人队伍不断壮大,上半年有3名同志入选中国好人榜,为我们做好道德讲堂,提供了源头活水。

  二、社区道德讲堂存在的不足

  一是部分老旧社区道德讲堂场所建设先天不足。有些地区老旧小区较多,部分社区办公用房年久失修,个别社区办公条件差,格局分布不合理,难以保证道德讲堂活动室的特殊要求,一些道德长廊、道德沙龙的感言区、模范区、台帐检阅区、学习区、特色区等功能很难独立分区,影响了道德文化氛围的营造。

  二是个别社区的道德讲堂典型资源有限。由于各个社区的居住人口情况不同;社区内人文环境、文化底蕴、活动氛围也很难做到统一,使社区的好人成长机制、教育氛围、师资力量很难均衡发展,一些社区自身可供学习、宣传的道德典型不多。因此,在社区开展道德讲堂活动时,能够使用的素材不多,质量不高,难以保障道德讲堂内容的常新常变。

  三是一些社区缺乏相对专业的骨干力量。由于社区干部流动比较大,年龄大一点的同志对多媒体等技术掌握不够,年轻一点的同志不能很快胜任工作。因此,骨干力量的培养保留、社区干部传帮带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。尤其在选派社区干部时,要多侧重于安排有主持能力、具有摄像录像专业水平的同志参加社区工作。

  四是部分社区缺乏开展道德讲堂的设施设备。道德讲堂需要按照“唱歌曲、学模范、诵经典、发善心、送吉祥”等环节构成,需要投影仪、录像机、照相机等电子产品。经调研发现,部分社区无投影仪、录像机等器材。由于受硬件环境的限制,造成难以留存活动记录、不能现场播放教育片等的现象,影响了道德讲堂的质量。

  三、加强社区道德讲堂建设的对策举措

  一要统一思想,提高认识。建设道德讲堂是精神文明创建的务实之举,是深入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,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,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重要内容。各地区党委、政府要切实提高认识,重视加强社区阵地建设、人才队伍、日常教育,促进社区道德讲堂活动有序有力有效推进。

  二要加大投入,夯实基础。要通过申请划拨专项经费,对社区道德讲堂进行帮扶,可以采取市里投一部分、区里拿一部分、社区筹一部分的办法,对道德讲堂场所、设施设备等进行建设。对道德讲堂开展比较好的社区,给予政策、资金的扶持奖励,促进社区道德讲堂建设。

  三要资源共享,形成合力。探索建立“典型人物互相学习、人力资源优化利用”机制。即在统筹全市道德典型的基础上,充分调动各地区、各社区专业力量,以地区为单位探索建立一支道德讲堂志愿者服务队,形成相对固定的主持人、摄像录像人员、宣讲员队伍,以供不具备开设道德讲堂的社区开展活动,实现充分凝聚各方优势,高效利用现有资源,全面普及道德讲堂的目标要求。

  四要建章立制,常态推进。公民道德建设贵在一以贯之、久久为功。把道德讲堂作为市民教育阵地建好用好管好,需要建立相应的投入保障和建设管理等机制。社区是我们开展所有工作的末端,基础不牢、地动山摇。因此,在经费保障上要列入财政预算,专项划拨、专项使用、专项验收;在文化环境建设上,要发挥各级文联、文化部门的作用,帮助社区提供人员培训,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,创作一批道德故事,为社区开展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氧氛;在人才队伍配备上要建立向基层倾斜的政策举措,真正形成钱往基层化、人往基层走、劲往基层使的浓厚氛围,不断夯实社区道德讲堂建设基础。

责编:唐亦琦

  下载APP

东安融媒